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基因,是國家和民族至深至厚情感。父母之邦不可替代,他鄉美景非是黃山黃河長江長城神韻。于炎黃子孫“愛國是本分,也是職責,是心之所系,也是情之所歸”。
04
青年的愛國情感
本期領學者--師常鑫
在朝鮮戰場上,志愿軍中的青年指戰員英勇頑強地戰斗在最前線,用驕人的戰績和高尚的情操譜寫了輝煌壯麗的青春之歌。黃繼光、邱少云、羅盛教是他們光榮的代表。
在國內,廣大青年踴躍參軍,隨時準備走向戰場 。1950年12月和1951年6月團中央兩次動員青年學生參加軍事學校,青年們都非常踴躍。北京清華大學學生在9個小時內,就有超過需要人數9倍的青年報名。廣大青年踴躍支持前線,確保戰場的后勤需要。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年里有3440名團員和2671名青年參加了志愿運輸隊。廣大青年還自覺結合本職日常工作為抗美援朝做貢獻,積極參加為志愿軍捐獻飛機大炮活動,“中國青年號”、“中國學生號”、“中國少年兒童號”飛機就凝聚了廣大青少年純真的愛國情感。
抗美援朝戰爭是以中朝人民的勝利宣告結束的。1953年7月27日美軍代表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了自己的名字。此時擔任“聯合國軍”總司令的美國軍官后來在他的回憶錄中沮喪地寫道:“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: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。”
一個新生政權的鞏固總要有一個過程,中國人民在開展抗美援朝的同時,還面臨著十分繁重的社會改革工作。黨十分重視青年團在社會改革中的作用,在1950年4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的一份文件中明確指出:“為了使工會、農會、青年團成為新區社會改革可以依靠的組織,各級黨委必須十分注意加強這些團體的工作,特別是青年團應該成為黨的最親密的、最可靠的助手,應該加強它的工作?!?/span>
各級青年團組織沒有辜負黨的期望,在黨領導開展的土地改革、鎮壓反革命、“三反”、“五反”等一系列社會改革運動中,充分發揮了先鋒帶頭作用,有力地配合黨、政領導推進運動勝利開展。
END